两季交替时,立秋话养生
发表时间:作者:小乐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此后湿气逐渐减弱,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也会逐渐减少。但立秋并不代表进入真正的秋天气候。俗言:“秋后一伏热死人”,下周将遇处暑,“秋老虎”也是来势汹汹。
所以,这段时期的养生方式须随着季节变化作出调整,既要防止中暑,又要提防气温骤变。那么,立秋养生具体有何应对之策?立秋后,我们在日常饮食、起居和运动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小乐养生谈,给你好建议。
立秋养生之饮食篇
“一夏无病三分虚”,秋老虎肆虐,人极易倦怠乏力。因此,秋季是调养生息,去旧更新,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常排汗而丢失的钾。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身体消耗都很大,因此,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其性味,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不利于补虚。再者,饮食营养也很重要,不能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有许多食品如猪瘦肉、鸭肉、泥鳅、鱼、海产品、豆制品、西洋参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随着天气温度将降低,空气湿度也将逐渐减少,老年人要及时补充水份,同时在饮食中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的食物,如西红柿、冬瓜、萝卜等,这些食物水分比较多,利于老年人秋季保养。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后老年人不可过度进补。如果必须进补,希望老年人能根据个人体质、合理饮食调理,适量进补,千万不可盲目。
立秋养生之起居篇
中医理论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值此时节,我们在起居和衣着上应该有所讲究,起居宜“早卧早起”,穿衣要“春捂秋冻”。
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起床早睡觉,早起时间与鸡晨鸣的时间差不多。“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早卧”可以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00~10:00入睡,早晨5:00~6:00起床比较合适。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季穿衣需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当然,“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老年人的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要注意保暖。保健专家表示,“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可引申为秋季的一种养生法则。例如,睡觉时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导致出汗伤津。
立秋养生之锻炼篇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此时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所以在运动前,应提前做好热身,减少运动过程中的损伤。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效果好的标准。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例如,慢跑、散步、球类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哦。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所以,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或更换衣物,不要立即洗澡,避免湿气郁留体内。
夏的酷热即将接近尾声,秋的脚步正悄然而至,季节更迭的过渡期更容易引发各种病患,收好如上攻略,赶紧行动起来吧!有它有小乐,健康秋相伴!
上一篇:聚焦大爆炸,为天津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