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业为经济发展添动力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8个省区市的养老机构、联盟组织、老年产品研发机构等单位参展,全面展示了国内外养老服务领域的先进理念、服务管理技术及优质产品。
在博览会开幕式暨第三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我国老年人口截至2013年底已经突破2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名誉会长张梅颖说,这一数字相当于英、法、德三国人口的总和,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她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老龄化当作负担,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应对,把发展养老产业与经济转型升级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造福千家万户的新型产业、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她特别提到,要努力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地位、素质和薪酬水平,形成关心养老事业、支持养老产业的氛围。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说,养老服务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到2020年养老服务就业岗位将超过850万个,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这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养老服务市场和合作机会。
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短板也日益凸显。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坦言,我国在发展养老服务业上仍存在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有偏差,重机构养老,轻居家养老;二是发展不平衡,重城镇养老,轻农村养老;三是布局不合理,有些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也有些养老机构床位闲置,区域性、结构性的矛盾突出;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融资难、用地难、收费减免难、用人难的问题长期没有很好地解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养老服务将成为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后第三个需要巨大投入才能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不仅需要解决资金问题,更需要解决相应的专业人才、基础设施与服务规范、服务文化短缺的问题。
破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迎难而上、多管齐下。窦玉沛表示,我国将制定和落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及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此外,我国还将建立健全保障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支持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本届博览会由民政部、北京市政府、全国老龄办共同主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宣布博览会开幕。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和副市长戴均良出席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