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佑中医养生堂以弘扬中华养生文化,推进现代科技文明为己任,以崇尚自然养生之道为荣耀,以至真至诚、尽善尽美为宗旨,为现代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养生产品与科学专业的养生服务。让人类更健康,社会更和谐,自然更秀美,以实现为众生谋福祉,让养生更有意义的宏伟目标。
中医艾灸简介
中医针灸疗法之一。用艾炷为主熏灸穴位以治病。
指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中医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防病保健,调整亚健康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中医艾灸适应人群
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不适合体质
1.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阴精不足,人容易火旺,睡眠差,不宜艾灸。
2.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3.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
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各种病症。如:
风寒温痹、痛经、闭经、寒腹痛等症。
外感风寒表症与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症。
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泄、就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
气虚下陷、脏腑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水、崩漏等。
外科疮疡【溃疡】即可用于疮疡初起、日久不溃之症,亦可用于疮疡溃久不愈者。
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肝阳上亢,肝气上逆等。
防病保健。用于康衰老、预防中风、感冒等。
尚未发布惠老券
马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