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敬老院 舒心也放心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2010年春天,我的父母住进了本市的爱心敬老院,当时他们都是80岁。因为体弱多病,生活自理有点困难,多年来雇保姆居家养老。但是换了几个都不可心,两个儿子都在海外成家立业,无法顾及老人。身边只有我这一个女儿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可我有工作也忙啊,有几次老人有病住院,都是我日夜陪护,当病好出院后,我也被累倒了。老人心疼我,为了给我减负,主动要进敬老院养老,至今已五年多了。这五年里,我有深深体会:

       首先,在老人生活方面,能得到较为周到的服务,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难题。一日三餐科学配餐,生活规律。每年两次体检都合格,吃喝拉撒睡都不用我操心费力了,老人过得比较舒心。可是院里伙食毕竟比较清淡,和家里的口味不一样,于是我隔三差五给送点点心、水果、酸奶或老人爱吃的红烧肉。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立马就给老人送去。只有这样才觉得安心,没有亏待老人。至于老人洗澡、理发更是我的“专利”,就连抠耳朵、剪指甲,服务员能干的事,我也愿意亲自干,心里才高兴。

       其次,在老有所医方面,院里有指定的诊所,小病就地解决,大病及时通知家属上医院。我最怕的是夜里电话铃响,心像吊在半空中一样,不知老人发生了什么情况,急得我晕头转向,立即开车赶赴敬老院,几次夜间发病,都是发现及时、抢救及时,最后转危为安。一个普通的养老院,能做到这样两点就不错了,所以,我这做子女的也就放心了。

       五年的生活实践证明,养老院是老人养老的又一个很好的途径。

       通过五年的观察,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养老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这里的护理人员都是下岗和城郊农村的,50岁左右,小学或初中文化。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只有一、二人有上岗证),也没有长期工作打算。因为没有养老保险,她们没有公益岗位的待遇,也没受到社会上应有的尊重。工作时间长,工作又累,工资又少,所以工作不安心。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全社会做起,大家都来重视这个职业,尊重护理人员,改善他们的待遇,否则专业人员的培训,高校招生都是空谈。

       二、敬老、爱老志愿者队伍的普及。社会上应大力宣扬敬老爱老的风气,从青少年就培养尊老爱老的品德。如美国、加拿大青少年都有义务志愿者的制度,一般14岁以上中学生,都自愿到敬老院或医院照料老人或病人,攒了分数加到考学的总分上去。我们城市的大中专学校学生很多,可以有组织地到社区空巢老人家庭和敬老院陪聊,培养他们尊老爱老的优良品质,得到社会的锻炼。

       三、养老院应尽力做到医养结合。目前入住的老人几乎都是带病来的,自己到药房买药,都有强烈的康复愿望,所以配备医务人员是有必要的。


更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