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老人居家护理慎防褥疮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卧床老人在居家护理时,皮肤表面一旦出现红肿、有热痛感,或者是出现水泡,这表明患者已出现褥疮,应当及时就医。“因为褥疮病情发展迅猛。而到了皮肤破溃,面积扩大,产生恶臭、脓肿、黑痂等,治愈期较长,严重时更会危及生命。”

  早期护理是关键 两小时翻身1次

  76岁的皮叔是广州市粮食局的退休职工,十年前便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两年前,他又因脑血栓而导致身体半边瘫痪,大小便失禁,卧床在家。

  去年,皮叔因病被送院治疗。住院期间,他背部以及骶骨处皮肤上出现红肿以及水泡,并没有被引起重视。住院9天后便出现皮肤磨烂。后来因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溃烂越来越严重。

  当被送到江南医院时,老人背部、骶骨处、髋部两侧,均可见明显溃烂的褥疮。共有七处,并且骶骨处(脊柱的最下端,腰到臀部的部分)的褥疮大小已有10厘米×10厘米大小。

   像皮叔这类严重病患者,应采用外科手术清创、超声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等综合治疗手法。他建议卧床老人在日常护理中应经常翻身,并且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据该院总护士长刘利波介绍,通常要两个小时为卧床老人翻动一次身体,如果是患有褥疮的老人,每一个小时就要翻动一次身体。翻身时,要将老人的身体稍稍抬起再翻,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

  个人卫生要注意 饮食增加蛋白质

  在家庭护理中,卧床老人的床上不能有硬物、渣屑,床单不能有皱褶;遇到大小便失禁的老人,要及时更换潮湿脏污的尿布、被褥、衣裤,不能让老人睡在潮湿的床上,也不能直接睡在橡胶垫或塑料布上。同时,要经常为老人用热毛巾擦身或冲凉,促进血液循环。

  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由于长期卧床,消化道功能下降,加上自身慢性病、活动减少和便秘,导致食欲下降,出现营养不良的很常见。

  老人应注意增加蛋白质、高纤维素的食物摄入,并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减少便秘情况。此外,每次进食后刷牙,是增加食欲的小妙招。


更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