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十大骗局须知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老年人的保健意识增强不少,一些商家趁机针对老人进行“包装推销”。一些老人相信了商家的“权威”和“诚信”,殊不知前面是一个“忽悠陷阱”。对此,常熟市消保委归纳出医疗保健“十大骗术”,提醒消费者不要上当受骗。
免费赠品
很多兜售老年人保健品的商家用“免费试用”做幌子,而大多数老年人是通过健康讲座或免费体验与保健品接触的。
名医会诊
在住宅小区、市场或公园,先以名医义诊的形式开展咨询或体验活动,“名医”把脉诊断后,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借机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
专家洗脑
通过发传单、免费送药等形式吸引老人听“权威专家”开展“保健知识免费讲座”,随后通过各种“免费”活动,骗他们高价购买公司各种保健食品。
旅游参会
以购买一定数额产品后,受邀到国内外旅游或参加权威顶级的养生论坛为借口,吸引老人累计甚至超前购买数万元的保健品。
狐假虎威
拉出中外名人食用某保健品的事例证明保健功效,或者在宣传单上印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保健协会、国家著名医院名号等字样,或者自称是著名医药企业授权等,拉大旗,骗取老年人信任。
温情攻势
在推销中,根据老年人的心理投其所好,亲密称呼来参加活动的老人为“爸爸”“妈妈”,拉近感情距离。有的还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帮忙做家务等。老年人享受了别人的服务,同时受心理暗示作用,相信产品被“放大”的功效。
鼓吹疗效
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夸其产品神乎其神,甚至“包治百病”。设圈套,做“笼子”,利用“托”做虚假广告,欺骗老年人现场购买。
进口、专利、高科技
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商品、甚至廉价的中草药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投资保健品给予高回报
一些不良商人把目光盯向了老人的养老金,承诺购买一定的保健品,可按天或按月给予老人高回报,将老人的钱收集到手里然后拿出去搞投资。这实际上为非法集资,一旦投资失败老人可能血本无归。
步步设套,“走为上计”
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还有些利用“积分”“会员卡”“储蓄卡”“关爱卡”“惊喜卡”等,巧设连环套,待成功钓鱼骗取钱财后,就迅速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