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养老事业事在“人”为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近来,全社会高度关注如何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问题。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387.6万,占户籍人口27.1%。据预测,到2015年末,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将超过430万,占总人口三成。到2050年,上海最少也将有60万老年人生活完全无法自理,此推算人数尚不包括更庞大的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老人群体。

  很多原先由老人亲属承担的护理工作逐步被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淘汰是大势所趋。而不论是居家、社区抑或机构等养老服务,其核心是一类人为另一类人提供养老服务。前者是行业从业人员,后者则是因身心功能障碍需接受专业照料的老年人。

  加大社会养老投入。床位和资金短缺已成养老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应将提高老年补贴标准和加大养老设施投入纳入财政预算,成为投资引导主体;同时鼓励民间资本、保险机构、慈善团体进入养老领域联合开发老龄服务产业,发展老龄服务集团。财政、银行、民政、国土、税务等部门问题制订各种优惠政策,支持民间养老投资,扩大老年生活场所如托老所等,拓宽养老渠道,扩大老年人养老选择空间。

  要提高人员素质,必须加快转变人员培训教育模式。目前国内养老服务人员培养的最大问题有二:其一,老年人护理专业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大都是医护。然而,老年人的身心障碍,绝大部分是不可治愈的退行性病变,在医疗、医护思想浓重,完全不区分医疗护理与非医疗护理的氛围中培训、培养出来的护工及相关护理人员很难提供高质量的老年人护理服务。其二,仅停留在几十课时的培训层面,且由于市场供不应求,仅有的培训也多少存在摆形式、走过场的情况。而日欧等国相关人员的培养则是通过完全正规的职业教育和国家考试,且教育、实习时间大都超过两年或过千课时。

  发展老龄文化产业。除了资金不足、设施缺乏之外,老年保健医疗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养老事业的瓶颈。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产业至关重要。在高等院校增加养老护理专业,培养专业护理人才,鼓励有志青年从事养老事业;鼓励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参与养老护理再就业,政府提供培训和指导,扩大养老护理队伍;鼓励银行信贷支持开发老年人娱乐和精神享受的文化产业、养老用品产业和护理产业,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养老服务用品。

  没有养老行业人员服务水平的质的提升,各级部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努力很可能事倍功半。所以,应大力鼓励和扶持具有国外相关行业先进经验的人士利用社会力量办学或对政府的人员培训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将运用先进理念创办的各类培训教育机构纳入养老行业人员再培训体系。


更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