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那些独自居住的老人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民办养老院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到今天,虽然民办养老院的数量大大增加,但民办养老院的床位空置率也很高,经调查发现,虽然从硬件上说养老院好建,但为老服务的质量却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些养老院看似豪华,它的设施却不是老人需要的,而老人想要的照顾却又得不到,因而,养老服务业急需转变思维。
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世界性问题,各国存在的问题不一,形成的原因也各异。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有其个性化的缘由。笔者想通过如下几个方面的剖析,以求寻得解决之道。
其一,城镇化步伐加快,是独居老人养老困境的助推器。在农业社会,农民一辈子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房子和土地。父母儿孙在一个屋檐下,其乐融融。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情感上,父母子女都能相互扶持、同舟共济。如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提速,大量年轻农民外出务工,滞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年人,其中不少是独居老人。
其二,社会低保障模式是独居老人养老困境的关键所在。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虽实现制度性全覆盖,但低保障的模式难以解决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经济问题。
其三,社区建设的滞后性是独居老人养老困境的直接作用力。农业时代的家庭和邻里关系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被彻底“颠覆”。
政府“集中力量办院舍”,短期内至少在床位与人口比例上能略微改变独居照顾服务的落后局面,然而,这种动辄过千床位的大型养老院舍规划,是否有足够人手为各类失能、失智、有特殊需要的老人提供适切服务,令人担心。如何让民办机构参与建设和运作大型院舍,在服务质量和收费上取得平衡,还需要政府和民间在实践中摸索。可以肯定的是,政府需要为未来的社会服务发展做好用地规划和人才培养,确保日益重要的社会服务有地有人可用。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独居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其养老问题更应受到社会的关注。不久的将来,你我他或许也会加入这个“队伍”,关心独居老人,其实就是关心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也都将老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尤其独居老人,不单是传统尽孝应有的传承,也是社会文明应有的道德取向,更是社会和谐发展应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