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正在实践中国特色养老服务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江苏是全国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截至去年,老年人口已超1494万,凸显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的特点。老龄抚养比上升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经济资源将更多地从劳动年龄人口向老龄人口转移,为养老提供物质保障。相应地,由于经济资源再分配关系的这一变化,可以用于生产性投资的经济资源就会相对减少。

  养老服务需求从宏观上看,一是随着高龄少子化,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基本生活服务需求日益突出,其中,经济困难、又无家人照护的对象是政府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二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特别是421家庭代际结构的增多,空巢、独居家庭老年人的孤独排遣、应急服务需求日益上升;三是随着经济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参与需求日益增长。

  江苏作为一个东南沿海省份,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比较快,比较早地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在养老服务方面做了积极思考和探索。

  一、集中互助。赣榆县农村兴建连排单元式集中养老住房区,让老人“离家不离村、互助照顾”。

  二、结对关爱。省文明办、民政厅、老龄办等部门,在全省发动志愿者与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关爱服务,南京等地采取居住区网格化责任承包,结对分工责任到人,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空巢、独居老年人孤独和发生意外无人知晓的问题。

  三、“虚拟养老”和智能化养老。苏州沧浪区最早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呼叫平台,把社会54项服务项目与老年服务需求快捷对接起来。

  四、老伙伴客厅。无锡市滨湖区民政部门,大力扶持"老伙伴客厅"项目,以住房宽裕的老年人家为活动场所,以积极的老年志愿者为骨干,组织兴趣爱好相同的老年人有计划地开展文化活动,政府给补贴,节省了人力、财力、设施,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保证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得以实行的基础是要有法律保障。许多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保护老年人的法律体系,保证老年人口不受到社会的歧视,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和社会排斥等方面,老年人口都有权利主张自己的各项要求。


更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