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网首页 >新闻资讯 >医疗保健服务
搜索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现在全球老龄人口6.29亿,我们中国1.32亿,全世界4-5个老人中有1个是中国老人,这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体现,但也是我国在本世纪有一个沉重的人口负担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这么大数量的老年人群,确实存在一个如何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问题。而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是当前卫生工作的内容之一。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身体衰退。身心是一个统一整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开始逐渐衰退,身体上的变化必然对心理有所影响,如在心理上可表现为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思维速度变慢等。

  疾病损害。躯体疾病如不积极治疗,对心理可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脑动脉硬化,脑组织缺血可导致大脑功能减退。在心理上,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晚期可发展为脑萎缩而导致痴呆。

  营养缺乏。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与营养物质的供给密切相关,如脑细胞对营养物的需求量就明显高于其它组织细胞。当某些物质缺乏时,就可使相应的器官功能失调,如维生素C缺乏时,会影响脑、脊髓及外周神经,出现精神症状[1]。因此,保证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是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的改变。老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如果转变与适应困难,会因失去原有的地位与工作,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而惆怅;还会因脱离了原有的交际范围,而新的交往尚末建立或不善于建立而寂寞。长期下去,心理失衡,造成心理冲突与矛盾,会变得孤独、抑郁、消极,这对健康极为不利,会加速身体的衰老。

  家庭环境与生活事件。离退休后的老年人以家庭活动为中心。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老年人心身健康影响甚大,如子女结婚,婚后婆媳、妯娌间的纠葛;以及老年夫妇之间的感情;离异、丧偶,子女分散等一系列生活事件接踵而来,都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冲突而影响老年人的情绪。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养成的吸烟、嗜酒、过食甜食、荤食或饮食过咸等,可导致体内环境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减退而引发疾病。

  就老年人口整体素质的生化质量的提高而言,需要国家、政府、全社会、集体的共同关注,营造一个成功的老龄化、积极的老龄化和健康的老龄化的社会环境,它包括经济保障、社会保障、社区防治和舆论环境等等。就老年人本身来说,意味着要提高老年人本身的自我保健意识,使老年人自己努力减少各类慢性病的威胁,推迟各种衰老的发展,达到心理上完好、生理上完好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状态。


更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