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适合什么样的居住环境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长寿健康的同时,更追求居住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老年人对住宅的依赖度与要求比青年人更高,如何发挥老年人的潜能,要根据老年人生活行为特征,变老年人的消极因素为主动因素,使老年人身心愉快,延年益寿,体现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

  由于我国属于政策性老龄化,与世界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相比,老龄化比率增长之度要快得多。与世界相比,中国老龄化社会虽然进入得较晚,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性,使中国老年住宅问题具有自己的特征。这种人为加速老龄化的现象引发了众多的社会问题。例如,由于老人的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幅增加,年轻人的抚养比扩大,代际冲突加深:老人设施普遍缺乏,引发了老人普遍的孤独感等等。这些问题将困扰我国半个世纪,处理不当将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我们将为此而付出代价。

  老人居住的楼梯、阳台一定要有充足的灯光,老人的绝大多数活动范围应在同一层。如果是跃层复式住宅,需要上下楼的话,最好有扶手,并让每个楼梯的边缘清晰可见(可以在楼梯边缘贴上颜色鲜艳的防滑条),以免老人踩空。下楼时建议老人好腿在后,上楼时好腿在前,这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阳台栏杆或护栏的间隔别超过10厘米,高度要高过老人站着时腰的位置。栏杆或楼梯扶手的下方要装上防护沿,其高度要高过脚踝,防止老人的手杖不小心戳到栏杆外,以致跌倒。

  为防起夜时发生意外,可在床头放一盏灯光柔和的小灯,以免强光伤害眼睛,赶跑老人的睡意。起夜应坚持“三分钟原则”,即:睁眼后在床上躺一分钟;慢慢坐起用一分钟;穿鞋到站起来用一分钟,以免血压、心率波动过大。郭艺芳则建议,在卧室放个夜壶,减少老人从卧室到厕所的过程,也能避免不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我国奉行独生子女后的30—50年间,我国的中青年人将面临一对夫妇供养两对老人家庭的局面。因此,从现在起就应当大力宣扬并着手建设老年公寓、养老院等社会养老设施,打破一些传统的观念,使老年人建立自助、自立的观念,依靠社会的力量,改善传统的养老形式,使老人具备“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幸福天地。


更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