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生活方式(一)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所谓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xml:namespace>
离休和退休是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由此,当事者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适应不了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出现情绪上的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疾病。
退休之后,老年人从群体生活的大天地转向家庭小天地,从忙人变成闲人,容易使人委靡不振、意志消沉和情绪低下。具体可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往返犹豫不决,整日不知干什么好,有的人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还会有严重的失落感。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还可能常做错事;性格变化很明显,特别容易急躁和发脾气;事事都不满意;有的老年人还表现出多疑,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小看自己。以前很有素质的人呢,有时候也会一反常态而不能客观地评价外界事物,常有偏见。大多数当事者有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躁动。
(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而且,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离退休老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