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三大瓶颈可突破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当前,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遇到了三大瓶颈,即资金,服务与人才。中国中国老年护理行业拥有两个发展机遇:第一,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市场总需求增加;第二,50后、60后步入老年后,真正有消费能力的“富裕”老人成为消费者,有效需求上升;第三,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政府对于老年护理的支持力度将增加,类似国外的护理保险、护理补助制度可能形成,而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护理人力资源紧缺。
资金瓶颈,包含真假两类情况。真性资金缺乏,主要指各级各地政府对加大老年事业投入已显力不从心,上海市2010年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11年至14年都是5千张,15年计划增加7千张,虽然市政府已经尽到最大努力,但六年间其年均床位增加值基本在万张以下。而每年新增的床位需求远超1万,这便产生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假性资金缺乏是指面对上述需求,民间有大量资本希望进入养老行业,但很多有意者仍望而却步。
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于医疗保险的全民养老保险制度。二是我国各级各地政府短期内很难像欧、日那样从设立伊始即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大幅资金扶持,民办养老机构从拿地、开业到日常运营都将面临不少困难。三是目前为止,我国只允许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对盈利分红,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只能盈利不得分红。这就打击了不少养老机构出资方的积极性。未来可以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参考民营医院盈利模式的改革,尝试在一定比例内对所有民办养老机构开放盈利分红。
在三大瓶颈中,人才是最大的瓶颈,前两个瓶颈的突破都是以人才问题的解决为前提的,否则再多的资金投入,再先进的激励机制都是空中楼阁。笔者注意到,相关部委近期发布的多个文件里几乎没有涉及扶持民办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教育事业的。这显然是政策缺失。没有大量的养老人才的正规化培训、教育,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养老人才“学历和素质较低”、“正规化水平较低”、“薪酬待遇较低”、“社会地位较低”的所谓四低现状,而养老事业也很难有大的发展。在此问题上,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必须依靠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