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理财师?还是销售?
时间:2018年11月17日 来源:网络 作者:嘉年乐服务网
标签: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从开展理财业务至今还不足十年,真正开始引入理财教育至今不足五年。在这五年内,各类金融机构的理财人员如雨后春笋般大量的涌现,绝大多数的理财人员目前都不足35岁。他们可以算是中国第一代的理财师,他们从事理财业务的时间都还不长,他们学习的都是国外的理财理念,有很多经过系统培训和学习的理财师,在本次的金融危机之前跟本没有经历过市场的考验。同时他们又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业务指标压力,所以许多的理财师表现得更像一名销售人员,从而无法起到作为一名理财人员的真正作用。
而许多老人由于自己缺乏对理财产品的分析判断能力,更出于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往往将理财的选择权、决策权交给了柜台里的“理财师”,这就好比你到菜场买菜,将选择权交给了营业员,“你帮我挑吧”,营业员为了更多地完成销售任务,一定是将贵的菜,或者不新鲜的菜先卖给你。而与买菜不同的是,理财产品的结构性能相对更复杂,有些产品可能“理财师”也没弄明白,比如,外币存款需承担汇率风险,对于很多银行人员来说,在本次金融风暴导致国际汇率大幅震荡之前,可能很少想到。
我想说,许多“误导”或许并非是“理财师”的本意,只是目前理财业正处在一个非常痛苦,但又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这就是所谓“成长的烦恼”。相信随着我国理财业的迅速成长,理财人员经验的不断积累,有关管理考核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财理念会逐步形成,产品系列也会逐步丰富,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理财师队伍也会逐渐成长起来。
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老人如果要理财,更多地要靠自己,决不能把选择权、决策权随随便便交出去;而如果不会分析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则真的还不如不理财,或者可以选择安全性理财产品,如存银行,买国债。